两百名勇卫营的勇士,个个身披着厚重的双层铠甲,那铠甲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就像是移动的钢铁堡垒,坚不可摧。一声令下,他们如同猛虎下山,奋勇冲锋,气势如虹,每一步都踏出了决死的决心。
这时候,城里的顺军正肆虐横行,他们的眼中只有贪婪与暴虐,眼瞅着就要扑向那至关重要的炮兵阵地。突然间,眼前一亮,只见一群铠甲闪亮、气势汹汹的明军士兵冲杀过来,宛如天降神兵,他们的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仿佛要将一切邪恶都焚烧殆尽。
两边人马,连句话都没来得及说,更别提什么叫骂了,直接就是刀光剑影,战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和金属碰撞的刺耳声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狂暴的力量所吞噬。
有个顺军士兵,手里攥着把长刀,恶狠狠地朝明军头上劈去,那刀光如同闪电般迅猛。可明军士兵非但不躲,反而加速往前冲,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无所畏惧。那顺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撞了个四脚朝天,手里的刀也飞了出去,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甘。俩人就这么在地上扭打成一团,谁也不肯松手,仿佛是在用生命诠释着战斗的残酷。
另一边,还有个顺军弓箭手,连珠箭发,箭矢密集得跟下雨似的,遮天蔽日。但明军士兵们就像是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左手一挡脸,右手挥刀就砍,那些箭矢碰到他们身上,就像是打在了棉花上,根本伤不了他们分毫。眨眼之间,明军士兵一刀挥出,那顺军弓箭手的脖子就喷出了鲜血,一命呜呼了,他的眼神中还残留着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
上百名顺军士兵蜂拥而上,但勇卫营的将士们就像是割麦子一样,一茬接一茬地把他们放倒,刀光剑影中,他们的身影如同鬼魅般飘忽不定,很快就清理干净了战场。大伙儿刚喘了口气,又一波顺军顺着土坡冲了上来,他们的眼中只有疯狂与嗜血。
就在这紧要关头,郭天阳指挥着四号火炮,轰的一声巨响,那土坡上顿时多了上百个“钉子户”,顺军士兵被炸得七零八落,血肉横飞。城外传来的喊杀声越来越响,仿佛是地狱的呼唤,原来是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到了,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
说起来,这些顺军士兵里,有不少原本是明军的守边将士。他们曾经也是国家的栋梁,但因为朝廷的腐败,把钱都花在了辽东那边,他们这边军饷严重不足。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谁给你卖命啊?所以李自成一来,他们就纷纷投降了,反过来打自己的老东家。他们身上穿的铠甲,大多是棉甲,也有少数是暗甲,这些铠甲和盾牌曾是他们的守护神,但现在却成了他们背叛的见证。有了这些铠甲和盾牌护身,城上守军的炮火对他们来说就没那么可怕了,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恐惧与迷茫。
李副将一看这情形,急眼了,他拎起火油就往城墙缺口上浇,然后扔下点燃的棉被。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顺军士兵被烧得惨叫连连,他们的身影在火海中挣扎,仿佛是在向死神做着最后的抗争。但他们也不含糊,赶紧用土来灭火,人多力量大,火势很快就被控制住了。顺军的精锐部队见状,又发起了猛攻,他们的眼中只有对胜利的执着。
“他妈的,快给火炮换上大实心弹!”李副将气得直骂娘。那些攻城的顺军就像蝗虫一样,杀都杀不完,还想着顺着土堆爬上来攻城,真是岂有此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都倾泻而出。
炮兵们手脚麻利地装填好炮弹,李副将亲自指挥,把炮身垫高,炮口对准城墙缺口。两声巨响过后,实心弹丸在土坡上炸出了两条长长的沟壑,血肉横飞,场面惨不忍睹。那些弹丸威力巨大,碰到的人、铠甲、盾牌、武器统统都被摧毁得一干二净,最后还射进了护城河里,激起了层层水花。
明军原本想用百子连珠弹造成更大的杀伤,但跟顺军火炮对轰的时候还是换成了大实心弹。这两颗实心弹一炸开,双方都被震得愣住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顺军士兵惊恐地看着李副将和他身后的炮兵队伍,又看到他们推来了两门新的火炮,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他们的眼中只有对死亡的恐惧。
督军一看这情形,赶紧挥刀砍死了几个逃跑的顺军士兵,大声喊道:“攻进北京城,官升三级,赏金千两!谁敢逃跑,格杀勿论!”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冷酷,仿佛要将所有的士兵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顺军士兵虽然害怕,但也知道往前冲或许还有活路,往后退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他们纷纷鼓起勇气,再次向城头发起冲锋,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对生的渴望。
就在这时候,城门那边传来了援军到来的消息,城头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但大家谁也没敢放松警惕,战斗还在继续,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夜幕降临后,西直门、阜成门、西便门、广安门外的战斗更加激烈了。长矛刺入敌人的身体时发出的声音和鲜血四溅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和死亡的气息。喊杀声此起彼伏中夹杂着无数人的惨叫和毙命声;而在这些声音的背后则是将领们紧锁的眉头和一道道冷酷无情的命令,他们仿佛是在用生命诠释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攻城的士兵们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股子兴奋劲儿,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恐惧和信念的崩塌。他们发现这座城池不仅坚固无比,而且守城之人的意志更加坚定。那些看似萎靡不振的守城士兵实际上却是宁死不退的勇士,他们的眼中只有对胜利的执着和对国家的忠诚。有人为了阻止敌人甚至不惜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有人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着火炮手的安全,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显得如此高大而伟岸。
顺军的士兵们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激烈的战斗了,上次宁武关之战他们就损失惨重。现在面对这样的硬仗,他们纷纷停下了脚步,望向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示或者鼓励。但他们并不想冲锋,更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冲!给我冲锋!”督军挥舞着大刀砍死了几个停下来的士兵,想要激励他们继续前进。但旁边的一个士兵愤怒地杀死了督军,抱着自己的兄弟痛哭起来,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战友的哀悼。
“冲啊!杀进北京城,官升三级,赏金千两!”另一个督军大声呼喊着,试图重振士气。但这一次却没有人再听他的了,士兵们的眼中只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虽然还是有人继续冲锋,但脚步已经明显放缓了。更多的人则是茫然无措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那些投降的明军士兵心中充满了悔意,他们没想到李自成竟然如此轻视人命,更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陷入这样的绝境之中。他们原本只是想要活命才跟了李自成,但现在却不得不以命相搏。一些投降的明军将领见状,立刻整顿队伍,带着自己的人马向黑暗中逃去,他们的眼中只有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这场战斗,注定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尽管有些叛军趁着混乱想要逃跑,但李自成麾下的大军对京城的围攻却越来越猛烈。夜色中,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身影,显得既狰狞又决绝。李自成站在高坡上,目光如炬,紧盯着城墙上的每一个动静。一千人,接着又是一千人!随着登上城墙的士兵越来越多,他的心里急得跟火烧似的。这些士兵不同于普通的百姓,他们是他手中的利剑,是他攻城掠地的依靠。百姓的死伤,他虽然也会心痛,但比起失去这些精锐部队,那根本不算什么。因为这些士兵,每一个都是他用心血培养出来的,死一个就少一个,再难补充回来。
阜成门那边的城墙,在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努力后,终于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李自成看着那个缺口,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知道,现在不趁机猛攻,明天这城墙可能就被明军给修好了。于是,他狠狠一咬牙,又加派了两千人上去,攻城的人数一下子就达到了上万!战鼓咚咚,火炮轰鸣,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凶狠和决绝。他心里明白,今天不是他李自成倒下,就是对方林小风完蛋!
正当他这么想的时候,探马来报:“皇上,德胜门那边被攻破了,里面冲出来一支千多人的队伍,一半是骑兵,一半是步兵。”
德胜门?一千多人的队伍?李自成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投降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如果真要投降,干嘛还出兵出城呢?直接开门迎客不就好了?他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问了一句:“是投降的明军吗?”
“不像,我报信的时候,他们正列队往西直门方向去呢。”探马回答道。
李自成琢磨了一会儿,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肯定是城里的守军压力太大,不得已才派这么一支队伍出城来骚扰他们。既然对方出了骑兵,那他们也不能闲着。想到这里,他立刻下令:“宗敏,你带两千骑兵出去,让这些明军看看咱们顺军的厉害!”
月光下,宗敏带领着两千骑兵,如同黑色的洪流一般,涌向了明军的队伍。他们的马蹄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大地都踏碎一般。而另一边,阜成门这边,林小风也正打算派勇卫营出城迎战。
京营总督成庆华一听就急了,连忙劝阻道:“陛下啊,勇卫营可是您的亲军啊,应该留在城里保护皇城和您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派出去跟叛军拼命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和无奈,显然对林小风的决定感到十分担忧。
成庆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情况虽然看起来明军还能依托城墙阻挡叛军的进攻,但这也只是暂时的。今天阜成门的城墙被炸了,明天说不定西直门的城墙也会遭殃。勇卫营就像是救火队一样,万一叛军真的冲进城来,还得靠他们来解围呢。
林小风当然知道成庆华的顾虑,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叛军的灯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明军已经守了这么久的城了,城墙虽然被炸毁了但还是得守。表面上看起来每天都能打胜仗,但实际上一直这么守下去对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叛军能炸毁城墙就说明他们已经找到了破城的办法。守军的士气正在逐渐消散,说不定今晚或者明天就会彻底崩溃。到时候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所以林小风宁可牺牲勇卫营的精锐也要派他们出城迎战。他明白,这是一场赌博,但他愿意赌上这一切,为了明军的士气,为了京城的安危。没过多久,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就已经整装待发了。他身穿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队列前,等待着林小风的命令。
“陛下,勇卫营已经集结完毕了。按照您的命令,这次出城迎战,我们所有人都身披双层铠甲,五百步兵,五百骑兵,共一千人,请陛下下令!”庞子晋大声报告道。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决心。
林小风看着庞子晋和他身后的那一千名士兵,心里虽然有些不忍,但也知道这是战争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每一刻都有人在战场上牺牲,但死在冲锋的路上总比死在安逸的梦中要光荣得多。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说道:“你们从德胜门出去,从西便门回来。我亲自在西便门上为你们擂鼓助威,等你们凯旋归来!”
“末将遵命!”庞子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更何况他们还是陛下的亲军,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绝不退缩半步。
庞子晋翻身上马,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兄弟们,挥手喊道:“出发!”一千名士兵骑着马,快速穿过城门,朝德胜门的方向疾驰而去。林小风则登上西便门的城头,目送他们离去。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担忧,但他知道,他必须相信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凯旋归来。
月光下,叛军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但守军凭借着有利的地势和月光,一次又一次地将叛军击退。而叛军也只能趁着明军火器射击的间隙,在城墙上留下一些痕迹来证明他们曾经来过。然而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一支部队从北方疾驰而来,随后一分为二,开始在战场上进行迂回冲锋。
五百名骑兵身披双层铠甲,手持马刀和马槊,在战场上快速穿插。在他们面前,那些没有阵型的步兵就像是案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明军的骑兵有四大特点:软弓、长箭、快马、轻刀!骑兵参战的第一时间并不是直接冲向战场,而是先脱离战场,观察对方步兵的站位和布阵,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提前加速冲入战场。这样才能发挥出快马的优势。
庞子晋在辽东打过仗,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带领骑兵和步兵出城后,立刻让骑兵脱离步兵队伍,然后带人迂回到西直门外。城内的守军得到消息后,为了不误伤友军,纷纷将枪口和炮口对准了城下的叛军,一时间叛军死伤惨重。庞子晋带领五百骑兵迂回半圈后再次冲入战场。
明末时期,明军所使用的刀被称为腰刀,是一种单手使用的长刀,结合了日本刀的特点,造型纤细,刀柄略弯。这种腰刀最初被戚家军使用,因此也被称为戚家刀。它制作精良,造型轻便,有着“光明如水,轻如纸”的美誉。在庞子晋的指挥下,前面的骑兵挥舞着腰刀,借助马匹的速度,轻松地将叛军身上的棉甲划破,造成伤害。虽然有些伤势并不致命,但造成的心理伤害却远远超过了肉体伤害。不等那些受伤的叛军缓过神来,后面的骑兵就已经冲上来,将他们的喉咙划破,或者用贴脸箭将他们射杀。
等那些步兵反应过来的时候,骑兵们已经冲远了。五百名骑兵就像是一把收割生命的镰刀,在城外左右挥舞,不断地收割着叛军的生命。他们身姿矫健,动作敏捷,每一次冲锋都像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叛军闻风丧胆。叛军虽然都是精锐部队,但在短暂的恐慌之后,也发现了骑兵人数不多的弱点。于是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开始结阵对抗。转眼间,漫山遍野的步兵就收缩成了几个方阵,小心翼翼地应对着骑兵的冲锋。
看到叛军结阵,庞子晋并没有让骑兵继续冲锋,而是取出弓箭,大声吼道:“所有人!软弓长箭!放风筝!”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五百名骑兵立刻响应他的命令,取出弓箭,开始对着叛军的方阵进行射击。他们的箭矢如同雨点般落下,让叛军无法抬头。而骑兵们则像是风筝一样,在战场上自由穿梭,不断变换着位置和方向,让叛军无法捉摸他们的行踪。
这一战,勇卫营的骑兵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箭术,在战场上如鱼得水,让叛军闻风丧胆。而李自成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他明白,这一战他已经输了。因为勇卫营的骑兵们已经用他的精锐部队证明了他们的实力。而他想要攻下京城,恐怕已经不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庞子晋一声令下,他那坚毅的眼神中闪烁着战场上的智慧之光,勇卫营的骑兵们纷纷拿起弓箭,绕着顺军的步兵方阵,就像是放风筝一样灵活机动。这招儿对付没有大炮的步兵方阵,简直是无敌的存在!你想啊,骑兵跑得快,要是打单个敌人,箭射不准;可对着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那就是乱箭穿心,躲都没处躲。步兵方阵越大,转身越慢,骑兵从东边射完箭,跑到南边再射,北边也来一波,步兵根本来不及反应。更别提明军还有鸟铳、手铳这些新式武器,火力全开,简直是要命啊!
庞子晋亲自带着五百骑兵在战场上冲杀,他的身姿挺拔,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锐不可当。第二轮冲锋刚结束,他就敏锐地发现顺军后面冒出了一支上千人的骑兵队,不用猜,肯定是李自成派来的救兵。他眼珠子一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决定不去硬碰硬,而是带着骑兵绕到勇卫营步兵的后面去。这可不是他怕了,而是他看到步兵们已经把顺军的阵型冲得乱七八糟,正是收割战果的好时机。
勇卫营的千总单化凤,身形魁梧,面带坚毅之色,他身先士卒,带着重装步兵就像一座移动的铁山,直愣愣地冲向顺军步兵。这五百步兵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前面和两边是刀牌手,他们左手盾牌右手刀,双层盔甲护体,除了大炮,啥也打不穿。中间是长矛兵,透甲枪、长矛一挥,专治各种不服。旁边还有火器兵,鸟铳、三眼铳、弓弩齐上阵,远程火力全开,犹如一场钢铁与火焰的盛宴。
双方一交手,顺军的步兵方阵就像纸糊的一样,瞬间崩溃。他们看着自己的武器打在明军身上跟挠痒痒似的,心里那个绝望啊。明军迈着整齐的步子,一步步逼近,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顺军士兵的心上。顺军士兵好不容易躲过枪林弹雨,又被长矛一枪一个放倒。没被刺死的,也被刀牌手补上一刀,彻底凉凉。
顺军的精锐们也被激起了血性,他们纷纷拿起冷兵器跟明军拼命。但实战可不是电视剧,一刀一个那都是假的。很多时候得来来回回打几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这时候,体力、技能、经验和意志力都得跟上,装备更是关键。明军的重装步兵,简直就是战场上的BUG,不防守都能把敌人打趴下。
有个顺军士兵趁明军不注意,一刀砍在明军肩上,结果那明军跟没事人一样,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反手就是一刀刺向他的腋下。那顺军士兵刚想抽刀反击,就被另一明军的破甲枪扎了个透心凉。明军的破甲枪一出,顺军士兵就跟割麦子一样倒下,还没喊疼呢,就被踩成了肉泥。
单化凤的重步兵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开顺军的防线就像切豆腐。他们每杀十几个人,顺军的阵型就乱成一团。一乱起来,士兵们就失去了斗志,纷纷逃跑。可逃跑也没用,明军的骑兵早就等着呢。顺军步兵在骑兵的冲击下,死伤惨重,不是被砍死就是被踩死,那叫一个惨。
战场形势瞬间反转,刚才还围攻城池的顺军,现在全都掉头逃跑。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顺军士兵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抬头一看,只见骑兵右臂上都绑着白布,心里更是凉了半截。“咱们的骑兵来了!”“跟明军拼了!”虽然嘴上喊着口号,但身体却很诚实地给骑兵让路。一千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单化凤的重步兵,尘土飞扬,气势如虹。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铁骑和尘土,单化凤面不改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从容。“列阵!”他一声令下,声音穿透了战场的喧嚣。长矛兵迅速将长矛插入土中作为支撑点,矛头对外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刀牌兵则举起盾牌保护长矛兵和后方的火器兵、弓弩兵。他们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堡垒,等待着敌人的冲击。
双方几乎同时开火,顺军的箭矢打在明军的盾牌和盔甲上,发出“当当”的声响,却根本造不成任何伤害;而明军的火枪和弓弩则让顺军骑兵损失惨重,他们的身体在火力的撕扯下纷纷倒下,战马嘶鸣着四处奔逃。
顺军骑兵头领见状不妙,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深知自己无法抵挡明军的火力,于是立即带着队伍撤退,并模仿明军的战术进行骚扰。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未奏效,明军的防线依然坚固如初。最终,顺军骑兵只能无奈地撤离战场,留下一地狼藉和无数同胞的尸体。
远处的李自成看着这一幕,气得直拍大腿。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这明军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这么难缠!”谋士李岩则拿着千里眼仔细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思和忧虑。片刻之后,他缓缓地说道:“皇上,这就是我之前跟您提过的辽东建奴的重步兵啊!”
李自成闻言面色更加凝重,他意识到这种重步兵的威力非同小可。未来与建奴的交战将是一场硬仗,他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强大的敌人。他开始思考如何加强自己的军队建设,提升士兵的装备和战斗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斗争,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皇上,昨天晚上啊,东便门那边竟然有箭射进来了,还带着封信呢。夜色深沉,月光稀薄,那箭矢穿透夜的寂静,如同不祥之兆,突兀地落在了紫禁城的红墙之内。箭上绑着的信件,仿佛是远方急切的呼唤,带着未知的讯息。
在乾清宫里头,我正打算休息呢,内阁的老大李邦华坐着轿子急匆匆地就来了。轿子一路颠簸,发出急促的声响,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刺耳。李邦华一脸焦急,眉宇间藏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皇上,您瞧瞧这信里都说了啥?”我一听,立马坐了起来,心中的好奇与不安交织在一起。能让李邦华这么着急送来的,肯定是大事儿,我心中暗自揣测,莫非是前线有了什么变故?
“好消息啊,皇上!蓟辽那边的总督冀资深带着五千关宁铁骑,说是来勤王的,天一亮就能到京城外头了。还有辽东的吴三桂,领了一万关宁军也是来救驾的,现在他们已经到了玉田,三天内就能赶到京城!”李邦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欣喜,仿佛久旱逢甘霖,给这沉闷的宫殿带来了一丝生机。
我一听,心里头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还好还好,吴三桂他们虽然来得晚,但总算是来了。京城被围了五天,这可是第二拨来救咱们的军队啊。我心中暗自庆幸,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行,我知道了。到时候让他们直接进城!至于怎么检查他们身份,这事儿就交给兵部去办吧。”我吩咐道,心中盘算着如何安置这支救兵。
可李邦华却犹豫了那么一下,眉头微蹙,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然后他说:“皇上,按咱们朝廷的规矩,勤王的军队是不能进城的。臣的意思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直接跟那些流寇干仗算了。”
您也知道,明朝有这么个规矩,勤王的军队都不能进城,这规矩啊,估摸着跟当年朱棣造反有那么点关系,所以不管谁来勤王,都不让进城。这规矩,还是当年己巳之变时,明军吃了大亏的原因之一呢。
“规矩?”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这都快亡国了,还守着那破规矩干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这种情况,还拘泥于旧规,岂不是自寻死路?
“我之前已经让唐胜宇的部队破例进城了,再破一次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千里迢迢赶来,什么都没带,你再让他们在城外扎营,这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嘛!”我有些不悦,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邦华听了,眉头紧锁地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规矩嘛,是约束人的,可不是约束皇帝的。能约束皇帝的,只有皇帝自己。我心中暗自思量,这规矩,也得看时候,不能一概而论。
“李阁老啊,你觉得关宁军一到,那些流寇会不会撤退?”我问道,心中却已有了几分猜测。
李邦华摇了摇头,那表情看着像是说不会,但又有点难以启齿的样子。“说吧,皇上听着呢。”我有点不高兴了,这李邦华,平时挺机灵的,怎么这时候倒吞吐起来了?
李邦华这人吧,怼起人来那叫一个犀利,但跟皇上闲聊的时候,说话就特别小心,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我不高兴。“臣以为,流寇可能会退到宣府去。”他分析道,声音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为什么?”我追问,心中却已有了几分了然。
“宣府啊,那可是咱们朝廷的九边重镇之一,进可以威胁到京城,退又能守住大同,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而居庸关虽然易守难攻,但离京城太近了,流寇不会在那里久留的。”李邦华解释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专业与自信。
“所以臣觉得,流寇要是撤退的话,肯定会选择宣府。”他总结道,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点了点头,心里头也明白,这形势啊,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了。不过我也得防着李自成那小子可能退到大同去,毕竟那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李阁老啊,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吗?”我问道,目光中透露出几分狡黠。
“知道,皇上想问的是流寇退兵之后,咱们京城的防线该怎么布置吧?”李邦华回答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了然。
对头!我高兴地拍了拍大腿,心中暗自赞叹李邦华的聪明。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流寇走了之后,咱们北京城的防线该怎么安排。想当年皇太极那小子老是能溜进关内来捣乱,靠的可不光是他的骑兵和大炮啊,更重要的是他有蒙古人的情报。
就在明林小风元年的时候啊,皇太极亲自带着精锐部队在敖木伦袭击了多罗特部,俘虏了一万多人呢。到了九月,他又带着满蒙联军去征讨察哈尔,一直追到兴安岭才大胜而归。这一仗打下来,皇太极就从察哈尔蒙古那里得到了好几条入关的路子。其实这些路子说来也简单,就是在长城的某些地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就行了。
李邦华这家伙早就料到这一点了,所以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题本递给我。我懒得看,直接问他:“李阁老你直接说吧,我现在没心情看这个。”
“是!”李邦华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守卫京城的关键在于蓟州镇!”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
“蓟州镇距离京城有三百里远,东边可以支援山海关,北边可以守住喜峰口,西边则可以支援京城和居庸关,甚至还能影响到宣府!”他继续解释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豪与自信。
“想当年就是因为蓟州镇的武备松弛,兵力不足,才让建奴借着蒙古人的指引闯进了中原!”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痛惜与惋惜,仿佛那段历史就在眼前。
“所以臣认为咱们应该在蓟州镇屯驻重兵,这样既可以震慑建奴,又能保卫京城!”他总结道,目光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
“只是……”李邦华说到这里却停了下来,似乎有些犹豫与迟疑。
我笑着问他:“李阁老是信不过我呢还是信不过大明啊?有话直说!”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与玩笑,试图缓解这紧张的气氛。
“只是关宁军的兵力太少了,如果他们要守山海关的话,就没办法再守蓟州镇了。”李邦华说出了他的担忧,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忧虑。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把关宁军调到蓟州镇去守,但是又怕这样一来山海关就没人守了。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山海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李阁老你多虑了,我打算用关宁军守山海关,但是不用他们守蓟州镇。”我解释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从容。
“难道皇上您不信任他们吗?”李邦华有些惊讶地问我,似乎对我的决定感到不解。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点了点头。有些话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前在内阁里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宫里人多嘴杂,这种事情还是能不说就不说吧。其实我不是不信任关宁军,我是不信任吴三桂那个家伙。这种政治投机分子,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效忠的也不是大明,而是他自己。但是呢,大明朝和我现在能用的人确实不多了。对于关宁军,我们可以利用,但是不能太过重用。让他们守山海关可以,但是不能让他们守京城。历史上吴三桂能放建奴进山海关,同理他也能放人进北京城的大门。
“那皇上您打算派谁去守蓟州镇呢?”李邦华有些疑惑地问道,似乎对我的决定感到困惑。现在大明朝四处用兵,兵力已经很紧张了,如果不用吴三桂和关宁军的话,那我们还能用谁呢?
我想了想,然后反问他:“李阁老,如果我派你去练兵的话,新招募的士兵多久能上战场?”我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线索和启示。
李邦华闭上眼睛深思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回皇上,臣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练兵,才能让他们上战场。”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
“好!”我站了起来,然后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你立刻拟旨,等流寇退兵之后就发出去。让山海关的总兵高第带着他手下的一万兵马去蓟州镇驻守。同时让兵部招募三万新兵,也送到蓟州镇去,让他们加紧练兵,准备战斗。”我吩咐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决绝与果断。
“战马不够也没关系,我昨天不是跟你们说过建奴的重步兵吗?你们就按照那个标准给士兵们配备双甲,再制造一些战车来。”我继续说道,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建奴有的,咱们大明也要有;建奴没有的,咱们大明更要有!
“我不怕建奴不来,就怕他们不来!只要他们敢来中原,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我豪迈地说道,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自信。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守护好这片土地,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