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盐党的残党!【4600】(1 / 1)

此次的大坂之行算得上是一趟微服出访。

因此,为了便于行动,也为了掩人耳目,青登将随行人员压缩到极限。

他仅仅只带了2名随从——桐生老板与木下舞。

这俩人一个是葫芦屋的元老,另一个则是葫芦屋的少主。

有他们的陪同,在与葫芦屋接触时,想必定能省掉不少麻烦和力气。

当然,青登之所以带上木下舞,还有另一层原因——大坂是她的故乡,带她去大坂也算是变相地照顾她,让她有个回家探亲的机会。

青登的行事作风向来是雷厉风行。

他今日才在会议上向诸将宣布他要展开大坂之行,到了明日一早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就已悄悄上路了。

这一回儿,他没有骑乘萝卜。

“仁王”的坐骑是一头大黑牛——此事早已是路人皆知。

骑着萝卜出门,跟在脸上贴着写有“我是橘青登”这一行字眼的大字条,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在桐生老板的领头下,他们骑着快马,快速南下,直奔大坂而去。

京都与大坂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

京坂地带本就是大和民族的发源地,经过千年的开发,两地间的交通状况可谓是相当完善。

不过两日的工夫,大坂湾的浪涛声便在青登的耳中逐渐清晰。

……

……

哗——!哗——!哗——!哗——!

白色的浪涛拍打礁石,发出澎湃的、富含节奏感的声响。

青登勒马于滩岸上,大坂湾的壮丽光景尽入其眼底。

放眼望去,就在毗邻海平线的远方,数艘离港的船只依稀可见。

这些船只有的是普通的帆船,有的则是冒吐黑烟的蒸汽船。

桐生老板和木下舞一左一右地静候在青登的身侧,陪同青登一起观赏海景。

就在刚才,途径此地的时候,青登倏地心血来潮,想要抵近观看赫赫有名的大坂湾。

就这么静看了约莫3分钟后,他微微点头,轻声赞道:

“‘浪华’之名,当之无愧啊。”

浪华——大坂及其周边地区的古称,“浪华城”即“大坂城”。

大坂的古称还有浪速、难波。

据传说,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东巡视,到大坂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故将此地称为“浪华”。

“浪速”、“难波”同“浪华”的意思相近。

由于附近地区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在日语里“坂”作“坡”解,于是始称“大坂”。

青登可不仅仅只是来观赏风景而已。

他是为了亲眼看看秦津藩未来的发展重点。

日本只是一个国土狭窄、资源稀少的岛国。

仅在日本一隅做生意,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若想赚大钱,发展远洋贸易是必不可少的。

青登紧盯着海平线上的那几艘船只,心想:

——首先,得要先建起一支专业的船队。

连船都没有,谈何远洋贸易?

而且,还不能是普通的船只。

做生意,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搞来那种速度迟缓的老旧帆船肯定是行不通的,至少也要弄来蒸汽船。

有船还不行,还需要足够多的专业船员。

这一系列下来,又要费上老鼻子多的钱了……

想到这,青登不禁面泛苦涩。

倘若此次的“大坂之行”铩羽而归,未能与葫芦屋达成合作,那么他接下来可就真的是寸步难行了啊……

青登扭过头来,向身旁的桐生老板问道:

“桐生老板,我们距离大坂还有多远?”

桐生老板不假思索地答道:

“快了。再走个20町,就能进入大坂的城下町。”

【注·1町=109米,20町合计2.18公里】

青登点了点头。

“20町……那看样子,我们能够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大坂。”

说着,他拨转马头,重新回到大路。

木下舞赶忙相随。

桐生老板移动至前头,为他们引路。

在马匹的强劲脚力下,区区2公里出头的距离,眨眼即至。

路边的草木逐渐稀疏。

取而代之的,房屋与人流逐渐增多。

尚未进入大坂的核心区域,青登就已品味到了一股热火朝天的繁盛气息——

“快来看呐!新鲜的秋刀鱼!刚钓上来的新鲜秋刀鱼!瞧啊,这些鱼都还活蹦乱跳的!”

“白糖!晶莹剔透的白糖!只要舔上一口,就能消解疲劳,增长气力!家里如果有人生病的话,就买白糖给他吃吧!”

“味噌田乐!香喷喷的味噌田乐!有想吃味噌田乐的人吗?”

【注·味噌田乐:将茄子、豆腐、魔芋、芋头等食材切成长条,涂上各种各样的酱,用竹签串起来烧烤的吃法。】

……

青登一边压低头上的斗笠,严防他人认出他来,一边饶有兴趣地观看四周的街景。

看样子,此地乃是食品市场。

街道两侧开满了食品店。

从街角至巷尾,到处都能看见兜售小吃和零食的摊贩。

因小见大——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食品市场就能有着如此繁荣的景象,不难看出:大坂的物产之丰盈,哪怕是同为“三都”之一的江户和京都,也很难与之相比拟。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直至此时此刻,青登才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天下的厨房”。

大坂不仅坐落在日本的中心地带,而且还毗邻天然良港(大坂港),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集散全国物资的“流通据点”。

它扮演了东日本和西日本之间的中转集散地的角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